曾子欣醫生

曾子欣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B.S. (H.K.)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M.R.C.P. (U.K.)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心臟科) F.H.K.C.P. (Cardiology)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內科) F.H.K.A.M. (Medicine) 資歷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心臟科)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內科) 美國心血管電腦掃描學會院士 成就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臨床副教授​ ​東華三院綜合診斷及醫療中心榮譽顧問醫生 東華三院電腦掃描中心榮譽顧問醫生 ​歷任廣華醫院及將軍澳醫院副顧問醫生

林逸贤医生

林逸贤医生 心脏科专科医生 林医生由香港大学毕业并取得John Anderson Gray Medal,目前是贤德医疗的主席及香港心磁的首席医疗顾问。他曾于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及英国伦敦皇家布朗普顿医院 (Royal Brompton Hospital) 接受心脏科的训练。他在2011年取得医学博士的荣誉。 他是亚州负责培训复杂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导师之一,曾在亚太及欧美多个大型国际会议现场作手术演示,特别是左心耳封堵手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LAAO)及经导管微创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ular implantation, TAVI)。 他也是香港先天性及结构性心脏病学会(Hong Kong Society of Congenital and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的创办人之一,并且是数个国际左心耳封堵手术工作坊及结构性心脏病研讨会的项目主管。他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副教授,现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

預防冠心病 由控制膽固醇開始

在眾多心血管疾病當中,冠心病在本港可謂最為普遍,而且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趨勢。30至40歲人士患有冠心病已甚為常見,相信與都市人經常暴飲暴食至膽固醇水平過高有關,情況令人擔憂。嘉諾撒醫院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林逸賢醫生表示,冠心病與膽固醇的關係密不可分,過多的膽固醇會堆積在血管壁形成粥樣斑塊,令血管收窄,導致心肌梗塞,甚至死亡。因此健康的生活模式,以及嚴控膽固醇對防治冠心病十分重要。 冠心病年輕化 擁高危因素人士應定期檢查 林逸賢醫生不諱言,冠心病近年有年輕化趨勢,跟年輕人嗜吃高脂、高糖、高鹽食物、長時間坐在辦工室、少做運動以及工作壓力有關。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容易令膽固醇及脂肪積聚,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加上冠心病的病徵並不明顯,容易被年輕患者忽略,甚至被誤以為是胃痛而延誤治療,到心肌梗塞發作時才被發現。林逸賢醫生建議本身有冠心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有家族病史及有吸煙習慣等巿民,到了一定年齡如40歲以後,應做一次心臟檢查。「遇上懷疑患上冠心病的病人,可先透過運動心電圖了解心臟血管的狀態及心臟肌肉功能。若發現情況異常,可進一步利用精準的心臟血管電腦掃描,直接觀察心臟血管有沒有閉塞狀況,從而制定治療方案。」 膽固醇超標 增冠心病病發風險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林逸賢醫生坦言,要避免冠心病病發,一定要好好控制膽固醇水平。不過要注意的是,膽固醇其實也有好壞之分。所謂好膽固醇,即是高密度膽固醇(HDL-C),它就像血管內的清潔車,幫助清走過量的壞膽固醇,維持血管暢通;而屬於壞膽醇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則像垃圾一樣,堆積於血管內壁造成粥樣斑塊,令血管內壁收窄甚致閉塞,阻礙血液供應,令心臟肌肉出現缺氧情況。嚴重的話可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甚致猝死。 林逸賢醫生直言,現在的理想膽固醇水平都以愈低愈好為原則,不過也必須把個人的風險因素計算在內。一般而言,低至中風險人士的壞膽固醇目標指數為3.0mmol/L;高風險人士(例如有單一危險因素患者)則為2.6mmol/L或以下;非常高風險人士(即曾有多個危險因素的患者)應該將壞膽固醇進一步調低至1.8mmol/L或以下水平,才可減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雙效藥物治療 降膽固醇療效佳 控制膽固醇的第一步當然要從飲食及生活習慣開始。不過林醫生指出,由於體內約8成的膽固醇也是由肝臟和腸自行合成,只有約2成是由食物攝取,因此部分受遺傳因素及高危人士亦難以單靠控制飲食來達標,醫生一般建議患者利用藥物治療。「現時控制膽固醇的藥物以他汀類為主,雖然他汀類的療效顯著,不過患者用到中至高劑量時,可能有機會出現肝酵素異常、肌肉痠痛及發炎等副作用。針對這類病人,醫生一般會處方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作輔助治療,它可以阻止腸道吸收膽固醇。配合他汀類服用,可幫助控制膽固醇,同時避免服用高劑量他汀所引致的副作用。除了以上兩種藥物外,近年也推出了針劑降膽固醇藥物PCSK9抑制劑,適合正在服用口服降膽固醇藥物但未能降至理想水平的人士。此針劑藥物可配合口服降膽固醇藥使用。請注意,上述藥物均為處方藥物,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資料由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提供)

為生命護航 – 通波仔手術非做不可?

不少人認為心臟血管阻塞,便需進行通波仔手術,但其實手術並非唯一選項,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動手術、放支架,反而可能刺激血管內的斑塊增生,令病情惡化。幸好目前有嶄新技術的輔助,讓醫生得以客觀評估手術的必要性,保障患者的安全。 事實上,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見的心臟問題,約佔七至八成,多為血管斑塊阻塞。一般透過運動心電圖,可間接檢查患者在運動期間,心臟運作是否正常,但準確性約只有六成;如患者不方便跑步,更無法進行此檢查。 因此,較流行的檢查則為電腦掃描,不過亦只能反映斑塊積聚的比例範圍。如果斑塊積聚達九成或以上,安排通波仔手術當然毋庸置疑,但其實最常見的情況是血管阻塞達五成至七成,這類「擲界」個案究竟應否進行手術呢? 這樣的疑慮並非空穴來風,由於手術始終有一定風險,置放支架更有機會刺激血管內壁增生斑塊,造成支架狹窄,繼而又要再進行通波仔手術;而術後患者一般需服食薄血藥,增加出血風險;反之,若患者的血管狀態對身體影響不大,通過藥物及改善生活習慣控制風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等,病情或可保持長期穩定,相比隨便介入手術治療,對患者反而更安全。 因此,針對上述的「擲界」個案,便需進一步評估心肌功能有否受影響,以決定是否有進行手術的必要。現時就有血流儲備分數(FFR)輔助醫生客觀評估患者的血流壓力,若指數為0.8以下,代表心肌功能受影響,便需考慮通波仔;否則以藥物及調整生活習慣來控制病情,定期覆診觀察病情有沒有變化便足夠。 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

為生命護航 – 通波仔手術非做不可?

不少人認為心臟血管阻塞,便需進行通波仔手術,但其實手術並非唯一選項,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動手術、放支架,反而可能刺激血管內的斑塊增生,令病情惡化。幸好目前有嶄新技術的輔助,讓醫生得以客觀評估手術的必要性,保障患者的安全。 事實上,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見的心臟問題,約佔七至八成,多為血管斑塊阻塞。一般透過運動心電圖,可間接檢查患者在運動期間,心臟運作是否正常,但準確性約只有六成;如患者不方便跑步,更無法進行此檢查。 因此,較流行的檢查則為電腦掃描,不過亦只能反映斑塊積聚的比例範圍。如果斑塊積聚達九成或以上,安排通波仔手術當然毋庸置疑,但其實最常見的情況是血管阻塞達五成至七成,這類「擲界」個案究竟應否進行手術呢? 這樣的疑慮並非空穴來風,由於手術始終有一定風險,置放支架更有機會刺激血管內壁增生斑塊,造成支架狹窄,繼而又要再進行通波仔手術;而術後患者一般需服食薄血藥,增加出血風險;反之,若患者的血管狀態對身體影響不大,通過藥物及改善生活習慣控制風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等,病情或可保持長期穩定,相比隨便介入手術治療,對患者反而更安全。 因此,針對上述的「擲界」個案,便需進一步評估心肌功能有否受影響,以決定是否有進行手術的必要。現時就有血流儲備分數(FFR)輔助醫生客觀評估患者的血流壓力,若指數為0.8以下,代表心肌功能受影響,便需考慮通波仔;否則以藥物及調整生活習慣來控制病情,定期覆診觀察病情有沒有變化便足夠。 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

為生命護航 – 通波仔手術非做不可?

不少人認為心臟血管阻塞,便需進行通波仔手術,但其實手術並非唯一選項,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動手術、放支架,反而可能刺激血管內的斑塊增生,令病情惡化。幸好目前有嶄新技術的輔助,讓醫生得以客觀評估手術的必要性,保障患者的安全。 事實上,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見的心臟問題,約佔七至八成,多為血管斑塊阻塞。一般透過運動心電圖,可間接檢查患者在運動期間,心臟運作是否正常,但準確性約只有六成;如患者不方便跑步,更無法進行此檢查。 因此,較流行的檢查則為電腦掃描,不過亦只能反映斑塊積聚的比例範圍。如果斑塊積聚達九成或以上,安排通波仔手術當然毋庸置疑,但其實最常見的情況是血管阻塞達五成至七成,這類「擲界」個案究竟應否進行手術呢? 這樣的疑慮並非空穴來風,由於手術始終有一定風險,置放支架更有機會刺激血管內壁增生斑塊,造成支架狹窄,繼而又要再進行通波仔手術;而術後患者一般需服食薄血藥,增加出血風險;反之,若患者的血管狀態對身體影響不大,通過藥物及改善生活習慣控制風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等,病情或可保持長期穩定,相比隨便介入手術治療,對患者反而更安全。 因此,針對上述的「擲界」個案,便需進一步評估心肌功能有否受影響,以決定是否有進行手術的必要。現時就有血流儲備分數(FFR)輔助醫生客觀評估患者的血流壓力,若指數為0.8以下,代表心肌功能受影響,便需考慮通波仔;否則以藥物及調整生活習慣來控制病情,定期覆診觀察病情有沒有變化便足夠。 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

啟明醫療肺動脈瓣膜首次手術成功

啟明醫療肺動脈瓣膜產品,成功在香港進行首次手術。 整個手術無需鋸開胸骨,不損傷心臟,僅在大腿根部穿刺,通過導管將VenusP-Valve肺動脈瓣膜送到肺動脈處。手術中,整個瓣膜放置過程僅用時不到5分鐘。 啟明醫療研發的VenusP-Valve是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自膨脹介入性肺動脈瓣膜。該瓣膜形態上為雙喇叭狀,置入前毋須在RVOT預先放置固定支架,無需擴張球囊,使用更為簡便和經濟。 此外,目前VenusP-Valve肺動脈瓣環,適用範圍為16至32毫米,可用於跨瓣補片的自體RVOT,在臨床上可以滿足超過85%患者的需求,是唯一可以覆蓋大尺寸右室流出道患者的經導管肺動脈瓣。 香港亞洲心臟病中心主任林逸賢表示,產品填補了國際市場上同類產品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