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冠心病 由控制膽固醇開始

在眾多心血管疾病當中,冠心病在本港可謂最為普遍,而且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趨勢。30至40歲人士患有冠心病已甚為常見,相信與都市人經常暴飲暴食至膽固醇水平過高有關,情況令人擔憂。嘉諾撒醫院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林逸賢醫生表示,冠心病與膽固醇的關係密不可分,過多的膽固醇會堆積在血管壁形成粥樣斑塊,令血管收窄,導致心肌梗塞,甚至死亡。因此健康的生活模式,以及嚴控膽固醇對防治冠心病十分重要。 冠心病年輕化 擁高危因素人士應定期檢查 林逸賢醫生不諱言,冠心病近年有年輕化趨勢,跟年輕人嗜吃高脂、高糖、高鹽食物、長時間坐在辦工室、少做運動以及工作壓力有關。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容易令膽固醇及脂肪積聚,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加上冠心病的病徵並不明顯,容易被年輕患者忽略,甚至被誤以為是胃痛而延誤治療,到心肌梗塞發作時才被發現。林逸賢醫生建議本身有冠心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有家族病史及有吸煙習慣等巿民,到了一定年齡如40歲以後,應做一次心臟檢查。「遇上懷疑患上冠心病的病人,可先透過運動心電圖了解心臟血管的狀態及心臟肌肉功能。若發現情況異常,可進一步利用精準的心臟血管電腦掃描,直接觀察心臟血管有沒有閉塞狀況,從而制定治療方案。」 膽固醇超標 增冠心病病發風險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林逸賢醫生坦言,要避免冠心病病發,一定要好好控制膽固醇水平。不過要注意的是,膽固醇其實也有好壞之分。所謂好膽固醇,即是高密度膽固醇(HDL-C),它就像血管內的清潔車,幫助清走過量的壞膽固醇,維持血管暢通;而屬於壞膽醇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則像垃圾一樣,堆積於血管內壁造成粥樣斑塊,令血管內壁收窄甚致閉塞,阻礙血液供應,令心臟肌肉出現缺氧情況。嚴重的話可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甚致猝死。 林逸賢醫生直言,現在的理想膽固醇水平都以愈低愈好為原則,不過也必須把個人的風險因素計算在內。一般而言,低至中風險人士的壞膽固醇目標指數為3.0mmol/L;高風險人士(例如有單一危險因素患者)則為2.6mmol/L或以下;非常高風險人士(即曾有多個危險因素的患者)應該將壞膽固醇進一步調低至1.8mmol/L或以下水平,才可減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雙效藥物治療 降膽固醇療效佳 控制膽固醇的第一步當然要從飲食及生活習慣開始。不過林醫生指出,由於體內約8成的膽固醇也是由肝臟和腸自行合成,只有約2成是由食物攝取,因此部分受遺傳因素及高危人士亦難以單靠控制飲食來達標,醫生一般建議患者利用藥物治療。「現時控制膽固醇的藥物以他汀類為主,雖然他汀類的療效顯著,不過患者用到中至高劑量時,可能有機會出現肝酵素異常、肌肉痠痛及發炎等副作用。針對這類病人,醫生一般會處方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作輔助治療,它可以阻止腸道吸收膽固醇。配合他汀類服用,可幫助控制膽固醇,同時避免服用高劑量他汀所引致的副作用。除了以上兩種藥物外,近年也推出了針劑降膽固醇藥物PCSK9抑制劑,適合正在服用口服降膽固醇藥物但未能降至理想水平的人士。此針劑藥物可配合口服降膽固醇藥使用。請注意,上述藥物均為處方藥物,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資料由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