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與薄血葯新知 – 專訪香港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

「心房顫動」(俗稱房顫)是各類心律不正問題之中最常見的其中一種,由於患者的心房過度活躍,令心跳加快、失去正常規律。香港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指出,房顫的危險性在於其所引發的中風風險︰患者的心房容易積聚血塊,一旦血塊脫落併流向腦部,會堵塞腦血管,引發嚴重中風。

香港心臟科專科醫生 林逸賢

林逸賢醫生指出,人體正常的心跳起搏機制,由心臟頂部的「竇房結」開始︰竇房結髮出穩定有規律的信號,通過心房發放,血液經心房泵至心室,心室收縮後,再泵血至身體其他位置。但隨著人體老化,此機制可能受到干擾,最常見的,是心房後方靜脈血管產生干擾信號,導致本身竇房結的信號失去穩定,令心房不能正常收縮,出現震顫,心臟震顫可高達每分鐘300至600次,形成房顫問題。

「部份心房顫動患者,可能出現疲倦不適、心跳急促等徵狀,但臨床上更多患者是一直沒有明顯徵狀,直至腦血管栓塞而引發中風後,方知自己一直有房顫問題,可惜中風對身體機能所造成的破壞,例如癱瘓、視力及語言障礙、大小便失禁及記憶力受損等,已是難以復原。」林逸賢醫生指,房顫患者中風風險可較一般人高七倍,一年內的死亡率接近50%,而殘障率亦高達60%。

若經醫生診斷為房顫患者,除了應透過藥物控制心跳紊亂的情況外,醫學界更強調為病人減低中風風險的重要性。

預房中風的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葯及薄血葯,其中以薄血葯的效果較佳。舊式薄血葯「華法林」在數十年前發明至今獲廣泛應用,可減低約60%的中風風險,但病人在用藥時限制很多,例如華法林可被各類含維他命K的食物大幅影響藥效,亦需持續透過驗血評估藥效,藥物劑量需要持續調節,常令病人感到無所適從。

對比舊式薄血葯,新一代薄血藥包括「達比加群脂」、「阿哌沙班」及「利伐沙班」等,集中針對指定的凝血因子;當中「達比加群脂」能減低75%中風風險,患者無需戒口及經常驗血。新一代薄血葯已獲國際指引列入為房顫患者預防中風的首選治療。

新一代薄血葯的整體安全性已獲保障,但值得留意的是,現時有一種新一代薄血葯,(達比加群脂)在急症上獲配備「逆轉劑」,一旦正服用該種薄血葯的房顫患者,因事故或意外而需要進行緊急手術,均可在醫院由醫護人員使用「逆轉劑」,在短時間內解除薄血葯的藥效,可說為病人帶來進一步的保障。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