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導線植入式心臟起搏器

全球最小Micra起搏器

心跳過慢與昏厥

心臟具備心電傳導系統,會發送電脈衝傳導至整個心臟,令心臟收縮泵血運行至全身。心臟有個自然的起搏器(竇房結,又稱為SA結),位於右心房的頂端,每次正常心跳都是從這裡開始。電脈衝的路徑會穿過心房,往下通過位於心房與心室之間的小型接線盒(即房室結,或稱AV結)。

接著,電脈衝會透過遍佈心室的傳導路徑繼續延伸,導致心室收縮,將氧氣與養分豐富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以維繫人的生命。正常成年人心率每分鐘跳動60-100次(bpm),如果心跳每分鐘在60次或以下就有可能是心跳過慢(bradycardia)。心跳過慢可以導致氣促、頭暈,嚴重可能會出現短暫昏厥,甚至有猝死危機。患者可能需要醫療儀器協助恢復正常的心率。

種類包括:

  • 病態竇房結綜合症 (Sick Sinus Syndrome)
    • 由於竇房結及其鄰近部位發生病變,引致竇房結的起搏功能和傳導發生障礙,而產生多種心律失常和臨床症狀,影響心臟一分鐘少於60次跳動,或突然間數秒內沒有跳動。常見病因為身體機能老化、心肌病、冠心病,有不少患者病因不明。
  • 房室傳導阻滯 (Atrioventricular Block)
    • 連接心房與心室之間的傳導系統於傳導過程中出現阻滯或中斷,心房跳動後,心室的傳導系統接收不到訊號,心室相對心房以另一種較慢的主動節律收縮。這種較慢頻率的收縮無法滿足全身血液供應的需求,引起頭昏、乏力、易於疲勞等症狀,嚴重時出現意識喪失,甚至危及生命。房室傳導阻滯常見於心肌病變、急性心肌缺血、心臟手術損傷改變等。

大多數被診斷為心跳過慢及有暈厥症狀的病人,建議應該接受植入心臟起搏器。

治療方法

傳統植入式起搏器 (Conventional Pacemaker)

傳統起搏器是一組調節心律的系統,包括:一個起搏器、一條或以上的電極線及一個控制儀。

醫生會在體內置入兩個部份:起搏器與調節導線。

  • 起搏器是一個內含電子迴路與一顆電池的小型金屬盒,它會持續監測心臟,在心律受干擾、不整或過慢時發出電脈衝以調節心律。
  • 電極線是一條絕緣電線,功能是將源自起搏器的微弱電脈衝傳遞至心臟,以調整心跳速率。
  • 第三部份的控制儀則置於醫院或診所,護士或醫生藉由控制儀監控起搏器的運作情形,並在必要時調整起搏器的程式設定。

構成調節系統的三個部份建立起協同運作,以治療心跳過慢的症狀。系統可加速心跳,以符合身體的氧氣需求。

手術部位(通常在左胸壁)會被徹底消毒。醫生會在你的左胸壁皮膚上(鎖骨對下)作一個約長3-5cm的切口。醫生可能會在你的左手靜脈內注射顯影劑,然後在你的左胸壁作穿刺以便進入鎖骨下靜脈。電極線在X光引導下經鎖骨下靜脈送往心臟。起搏器被連接到電極線後會被置入皮下或肌肉下一個新造的口袋。手術後傷口會被縫合及蓋上敷料。手術大約需時2至3小時。

微型無導線植入式心臓起搏器 (Leadless Pacemaker)

微型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是醫療科技上的一大突破。傳統起搏器需要植入一條或多條電極線把電脈衝由起搏器傳送到心臟肌肉,而微型無導線植入式心臟起搏器(Micra, Medtronic Inc.)則無需植入電極線,可避免日後電極線老化所產生的問題。由於它的體積只有一顆藥丸的大小,方法是利用微創手術以導管經由大腿靜脈把起搏器裝置於心室內壁。

微型無導線植入式心臓起搏器手術過程

醫生會於患者大腿內側的股靜脈伸入導管,將無導線植入式心臟起搏器經由導管伸延到右心室,起搏器植入於心臟內壁並由靈活的齒抓緊固定,由外置的控制器來測試和設定起博器,完成有關步驟後,從體內取出導管,將切口縫合。

傳統起搏器與微型無導線起搏器的比較:

起搏器植入手術風險及術後須知

無論是進行傳統植入式或微型無導線植入或心臟起搏器手術,術後病人會被送往病房作緊密監察。護士會經常檢查心跳及傷口,若發現傷口滲血,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輕微傷口痛是非常普遍,病人可要求服食止痛藥以減低痛楚。病人要服食抗生素以減少傷口感染。出院前醫生可能會對病人的起搏器再次進行測試以確保其運作正常。病人通常可在手術後1至2日內出院。

病人須定期回診所覆診,覆診時須攜帶安裝起搏器証明書。醫生會測試起搏器的運作和分析起搏器內的記錄。起搏器的電池壽命一般為10至15年,一般家用電器不會影響起搏器的運作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