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與薄血葯新知 – 專訪香港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

「心房顫動」(俗稱房顫)是各類心律不正問題之中最常見的其中一種,由於患者的心房過度活躍,令心跳加快、失去正常規律。香港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指出,房顫的危險性在於其所引發的中風風險︰患者的心房容易積聚血塊,一旦血塊脫落併流向腦部,會堵塞腦血管,引發嚴重中風。 林逸賢醫生指出,人體正常的心跳起搏機制,由心臟頂部的「竇房結」開始︰竇房結髮出穩定有規律的信號,通過心房發放,血液經心房泵至心室,心室收縮後,再泵血至身體其他位置。但隨著人體老化,此機制可能受到干擾,最常見的,是心房後方靜脈血管產生干擾信號,導致本身竇房結的信號失去穩定,令心房不能正常收縮,出現震顫,心臟震顫可高達每分鐘300至600次,形成房顫問題。 「部份心房顫動患者,可能出現疲倦不適、心跳急促等徵狀,但臨床上更多患者是一直沒有明顯徵狀,直至腦血管栓塞而引發中風後,方知自己一直有房顫問題,可惜中風對身體機能所造成的破壞,例如癱瘓、視力及語言障礙、大小便失禁及記憶力受損等,已是難以復原。」林逸賢醫生指,房顫患者中風風險可較一般人高七倍,一年內的死亡率接近50%,而殘障率亦高達60%。 若經醫生診斷為房顫患者,除了應透過藥物控制心跳紊亂的情況外,醫學界更強調為病人減低中風風險的重要性。 預房中風的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葯及薄血葯,其中以薄血葯的效果較佳。舊式薄血葯「華法林」在數十年前發明至今獲廣泛應用,可減低約60%的中風風險,但病人在用藥時限制很多,例如華法林可被各類含維他命K的食物大幅影響藥效,亦需持續透過驗血評估藥效,藥物劑量需要持續調節,常令病人感到無所適從。 對比舊式薄血葯,新一代薄血藥包括「達比加群脂」、「阿哌沙班」及「利伐沙班」等,集中針對指定的凝血因子;當中「達比加群脂」能減低75%中風風險,患者無需戒口及經常驗血。新一代薄血葯已獲國際指引列入為房顫患者預防中風的首選治療。 新一代薄血葯的整體安全性已獲保障,但值得留意的是,現時有一種新一代薄血葯,(達比加群脂)在急症上獲配備「逆轉劑」,一旦正服用該種薄血葯的房顫患者,因事故或意外而需要進行緊急手術,均可在醫院由醫護人員使用「逆轉劑」,在短時間內解除薄血葯的藥效,可說為病人帶來進一步的保障。

心房纖顫與中風的關係

很多人都知道,中風可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兩種。心房纖顫的患者屬中風的高危一族,有1/5缺血性腦中風的病人均為心房纖顫病人。 心房纖顫引致中風的原因是因為心臟呈不規律的顫動,令心房的血液不能順利泵出,容易積聚在左心耳中,形成血塊。一旦血塊隨血液流至腦部並堵塞血管,即造成缺血性中風。以往,心房纖顫的病人都會服用薄血藥如華法林預防中風,不過它的副作用較多,不單需戒口,有很多食物不能進食,亦要長期驗血跟進,分量稍一不慎即會增加出血、甚至是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即使是新式的薄血藥較為安全,亦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血風險。部分肝腎功能較差的患者亦不宜服藥。因此,近十年來醫學界開始使用「左心耳封堵術」(LAAO)來代替藥物,預防中風。 左心耳封堵手術需全身麻醉,醫生會在患者大腿內側的股靜脈伸入導管,將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封堵器會堵塞左心耳入口,約3個月左右心臟細胞會覆蓋於左心耳入口上,避免血液再停留凝固血塊。這項療法在港已推行近5-6年,已有約200多名病人受惠,成功率約為95%,去年3月此療法更獲FDA(美國藥物及食物監管局)認可為有效的預防中風療法,有望獲得更多患者接受,成為藥物以外的另一選擇。 林逸賢 心臟科專科醫生 22/02/2016 – 都市日報

心律不正及三高毛病 引發「心臟猝死」風險高

心臟病是本港第二號「殺手」,每年有近五千人因為各種心臟病而死亡,其中心臟猝死的個案佔了5%。而近年中年漢在運動中猝死或是無病無痛年輕女子突然暈倒後猝死的個案,更時有所聞。當中所謂「猝死」,其實即是突發性死亡,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及年齡的人身上發生。其實除了因為先天性及遺傳性心臟病引發之外,都市人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壓力大、食物營養過剩又缺少運動,容易出現高血壓、高膽固醇、高糖的三高症人士導致心血管堵塞,也同時是「心臟猝死」的高風險一族。 其實造成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心臟性猝死最為常見。它是由心血管疾病引發的致命病症,患者由病發到死亡可以不足一小時。在較年長的個案中,死者多數患有後天性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臟病等,當中有近半都屬於隱性個案,患者不易察覺。至於在年輕病人中,心臟性猝死則多與先天性心臟病有關。 身體檢查 篩檢病徵 由於「心臟猝死」能夠殺人於無形,令愈來愈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病症。心臟專科醫生林逸賢表示:「心血管疾病容易引發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簡稱室顫,是心律不正的一種,會令心臟失去泵血功能,並導致腦部血液供應減少,是心臟性猝死的主要元兇。要預防室顫,進行例行身體檢查是其中一個著眼點,因為檢查有助篩檢心臟病的病徵。然而,心血管疾病當中,有九成心臟猝死的病人,都是因為心血管瘀塞,例如三高問題令血管積聚膽固醇,阻礙血液流通,血管壁的突然撕裂,會形成血塊,阻塞血管,引發心室顫動,在心臟及大腦缺血下,可以導致患者在短時間內死亡。因此,高危一族可與醫生商討是否需要使用較新型的檢測方法,例如無線心電圖檢測方法(Spyder)。無線心電圖檢測設備是一種無創傷及無導線的裝置,可實時持續監測心臟跳動,並通過手機傳輸數據,令醫生能遠距離隨時檢查病人心臟跳動的狀況。」 心臟除顫 及時救命 若不幸被確診為室顫患者,醫生或會選擇為病人植入心臟除顫器 (Implantable Cardiovertor Defribillator)。除顫器能偵測異常的心跳,並傳送電擊,使心律回復正常。除顫器大致可分為「靜脈植入式」及「全皮下植入式」兩種。靜脈植入式是創傷性較高的一種,需要把除顫器植入鎖骨附近,並以X光將電線導入致心臟內壁。全皮下植入式則是較新型的一種,除顫器會被植入至腋下的皮膚及胸骨上方,無損心臟與血管的完整性。林醫生補充道,現今不少公眾場所,都設有最新型的手提「除顫器」,一旦市民在公眾場所發生「心室顫動」的情況,可以即時透過手提「除顫器」進行急救。 何謂高危人士? 曾有心梗病史 心臟功能不佳 曾經出現過「猝死」情況 有家族性心臟病歷史及遺傳性 如何預防「心臟猝死」? 「心臟猝死」有一半病人是沒有徵兆的,所以平日要密切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一旦出現心口不適,必須立即求醫診治。以下是一些防患未然的注意事項: 治療及預防高血壓、膽固醇及糖尿病 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清淡飲食為主 戒煙戒酒 適量運動 保持心情愉快 控制體重 定期檢查